

中国最早而又较有系统的一部古器物图录。宋代吕大临撰。吕氏字与叔,汲郡人,元祐中,为大学博士,迁秘书省正字。书成于元祐七年(1092),著录当时宫廷及私人所藏古代铜器和玉器。分为十卷。第一至六卷为鼎、鬲、甗、爵等,属殷周器,今本(下同)目列一百三十八器,实收一百四十三器;第七卷为钟、磬等乐器,目列十器,实收十五器;第八卷为玉器,目列十三器,实收九器;第九、十卷为秦汉器,目列六十三器,实收六十七器。总共目列二百二十四器,实收二百三十四器,可知元以后刻本有所增损。每器皆摹绘图、款识,记录尺寸、容量和重量,并作一定考证,其收藏处和出土地可考者也加以说明。书前列举的“所藏姓氏”,除秘阁、太常、内府之外,凡三十七家,其中三家未列一器,又漏列四家,实有三十八家。著录的器物,出土地可考者有九十馀器,而其半数以上出于陕西各地。考释多引自《李氏录》;据翟耆年《籀史》,《李氏录》亦称《考古图》,为李伯时编撰之书。另附有释文一卷,前有吕大临题词,取铭识古文,以《广韵》四声分部编排,其有所异同者,则各为训释考证,疑字、象形字、无所从之字,皆附于卷末。编排注意共存关系,如卷三收“得于河南河清”之“单臩癸彝”(卣),即附载同出的鼎、觚、甗、盉、甗五器;重视根据器物的形制、文字和出土地推断年代。如卷一“乙鼎”,除据其“形制、文字及所从得(邺郡河亶甲城)”定为“商器”。器物的定名虽间有未当,但在著录古器物的体例和考释古文字两方面,有开创之功。传世版本较重要的有三种;北京图书馆黑字本,属元刻本,但图识欠精;明程士庄泊如斋刻本,变易行款,错误较多;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吴万化宝石古堂刻本,为泊如斋本之翻刻本,据欧阳修《集古录》和薛尚功《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作有修订,最为通行。《考古图》释文一卷,清人以为明赵九成撰,据近人考证亦为吕大临所作。另有《续考古图》五卷,为南宋人所撰。
考古图 续考古图 考古图释文 ((宋)吕大临赵九成) (pdf.diancang.xyz).pdf:
https://url19.ctfile.com/f/44710119-8461698086-9b01b7?p=2000
(访问密码: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