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名《前汉书》。中国第1部纪传体断代史。班固著。传本繁多,现存重要版本以北宋景祐本为最古,另有南宋鹭洲书院大字本,元太平路刊本,明南北监本、汲古阁本、清武英殿本、金陵书局本,北洋时期的《二十五史》本。中华书局1962年出版的点校本是目前最好的版本。班固(32—92),东汉历史学家、经学家、文学家。字孟坚,扶风安陵(陕西咸阳市东)人。出身于世代书香官宦家庭。曾任兰台令史。继父志,以《史记》和父亲班彪遗作《史记后传》为主要依据,撰写《汉书》。建初四年(79),参加汉章帝在白虎观召集名儒讨论五经异同的会议,编成《白虎通义》。永元四年(92)受窦宪案牵连免官,后被仇家借机罗织罪名,下狱致死。此时,《汉书》的《天文志》和8表尚未完成,汉和帝令其妹班昭续作8表,马续补作《天文志》。至安帝永初年间,全书完成。马续,字季则,扶风安陵人。通《论语》、《尚书》、《诗经》,博观群籍,尤善《九章算术》,顺帝时,任护羌校尉、度辽将军。
本书沿用了《史记》的体例而略有变化,将本纪改为纪,书改为志,世家、列传改为传,全书分为12纪、8表、10志、70传,凡100卷,约80万字。记载了自汉高帝元年(206)迄王莽地皇四年(23)整个西汉王朝230年的历史。其中帝纪12卷,是汉高帝刘邦至汉平帝刘衎西汉历代帝王的编年大事。表8卷,前6表分别谱列王侯功臣世系。《百官公卿表》分上下两个子卷,上卷记叙秦汉官制的设置及其变化、官职的权限、属官与俸禄。下卷分为14级、34官格的简表,以时间为顺序谱列汉高帝元年(前206)至平帝元始五年(5)公卿大臣的任免迁死。《古今人表》用9个表格将传说时代至秦二世为止,历史上近2000个人物分成9个等级记载,实际是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志10卷,有《律历志》、《礼乐志》、《食货志》、《郊祀志》、《天文志》、《沟洫志》、《刑法志》、《五行志》、《地理志》、《艺文志》。记载了西汉王朝政治、经济等典章制度。其中《刑法志》第一次系统地叙述了中国法律制度的沿革和具体的律令规定。《五行志》分5个子卷多载阴阳灾异说,集中反映了班固的唯心史观,也保留了部分思想史和自然史的资料。《地理志》概述了先秦至汉代的地理沿革,西汉各行政区的情况。《艺文志》依据刘歆《七略》的体例,著录了西汉末年皇家藏书的名称、卷数、作者,并论其学术的流派,是非得失,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图书目录,也是一部初具规模的学术史。另外,《食货志》分上下两个子卷,上卷谈“食”,即农业经济状况,下卷谈“货”,即商业和货币的情况。系统地叙述了战国至王莽时期经济制度,社会生产的发展,并强调王朝兴衰的根本是能否做到“食足货通”。传70卷,其中有3卷是少数民族和邻国传,其余全是西汉历史人物传记。传的最后一卷是《叙传》,作者叙述其家世、写书目的、各卷主旨。本书各卷后均有作者对人物和事件的评论,以“赞曰”标明。
本书内容博洽,编订缜密,开创了纪传体断代史的新体例,建立了以一个封建王朝为正统的历史体系,成为封建正统史学的鼻祖。在中国史学发展史上产生过深远的影响,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由于好用僻字古词,自东汉至清,为其作注者,代不乏人。其中以唐初颜师古《汉书注》和清末王先谦《汉书补注》最为重要。今人陈直《汉书新证》利用文物资料考订《汉书》,亦足资参考。
汉书. 班固 [撰] 顔师古 注 汲古阁 顺治13年(pdf.diancang.xyz).pdf:
https://url19.ctfile.com/f/44710119-8480312163-ac6e54?p=2000
(访问密码: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