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筋经外经图说・附八段锦图》是清代梁世昌编撰的一部融合武术导引与养生功法的经典著作,成书于清末光绪年间(1875-1908),现存上海同文书局石印本等版本。该书以易筋经外功 “十二大劲” 为核心,附载 “站式八段锦”,是研究传统养生文化与武术功法的重要文献。以下从作者背景、内容架构、功法特色及历史影响等方面展开分析:
一、作者与成书背景
梁世昌(1886-1979),字午凤,广西贵县(今贵港市)人,清末民初政治人物与养生家。他青年时期投身革命,曾任广西财政厅长等职,后因政治动荡避居香港。其序文中自述 “气体素弱,中年多病”,因偶然得见《易筋经图说》并按图习练,数月间 “诸病全消”,遂于晚年整理刊行此书,以推广养生之法。书中融合了道家导引、中医经络理论与武术训练,体现了清代民间养生文化的多元特征。
二、内容架构与功法解析
(一)易筋经外经十二大劲
全书前半部分为 “易筋经外经”,共十二式动作,以 “外壮” 为核心,强调通过静力性训练强化筋骨力量。每式动作需重复 49 次,配合呼吸与意念引导,具体包括:
- 混元一气势:面东而立,通过手指上翘与掌根下按的交替动作,激活上肢筋膜与经络。
- 握拳翘指势:两足紧并,握拳翘指以锻炼指力与臂力,需贯注心神于拳指之间。
- 拳臂挺力势:两足分开,握拳挺臂使肘节突出,聚全身之力于拳臂。
- 肩背伸臂势:两拳上举至肩平,通过伸臂与握拳的协同动作,强化肩背肌群。
- 全身筋骨势:两臂上举、足跟离地,蓄力下挫以调动全身筋膜网络。
- 肘腕胸廓势:折肘封耳,小臂内旋以锻炼肘腕关节,同时扩展胸廓以调理内脏。
- 拳臂理气势:向左右分臂成一字式,配合呼吸吐纳,理气疏肝。
- 凌空拉引势:足趾点地,握拳外分如拉重物,增强肢体稳定性。
- 肘部翻转势:屈肘上提,腕部翻转以强化肘部筋膜与经络。
- 两臂上托势:成山字形上托,意念蓄力向上,兼理三焦之气。
- 拔力理脏势:提拳至少腹,配合六字诀(呵、嘘、呼、呬、吹、嘻)调理脏腑。
- 全身舒展势:两臂前举,足跟起落以收尾,恢复全身气血平衡。
(二)附载站式八段锦
后半部分为 “八段锦图”,共八式动作,口诀为现代流行版本的蓝本,具体如下:
- 两手托天理三焦:通过双手上托与下按的对拉,疏通三焦经,改善呼吸功能。
- 左右开弓似射雕:马步拉弓式,扩展胸廓,调理肝胆经气血。
- 调理脾胃须单举:单臂上举与下按,平衡脾胃升降。
- 五劳七伤往后瞧:旋腰转颈,缓解肩颈劳损,调理心肺功能。
- 摇头摆尾去心火:马步旋身,摇头摆尾,引火下行以清心火。
- 两手攀足固肾腰:前屈攀足,拉伸腰背筋膜,强肾健体。
- 攥拳怒目增气力:握拳怒目,配合呼气发音,增强肝肾功能与肌肉力量。
- 背后七颠百病消:足跟起落震颤,调和全身气血,收尾收功。
三、功法特色与养生原理
(一)外壮与内修结合
易筋经外经十二大劲以 “练力练气” 为核心,通过反复静力性收缩刺激肌肉与筋膜,达到 “长千觔之力” 的效果。同时,动作设计注重呼吸配合(如拳紧吸气、拳松呼气)与意念引导(如想象拉引重物),体现了 “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 的传统武术理念。
(二)经络理论的应用
书中每式动作均对应特定经络与脏腑。例如,“摇头摆尾去心火” 通过刺激足少阴肾经与手少阴心经,引心火下行;“攥拳怒目增气力” 则激活足厥阴肝经,增强肝血濡养筋膜的功能。这种 “以形导气,以气运血” 的机制,与中医经络学说高度契合。
(三)八段锦的定型与传播
梁世昌所附八段锦为现存最早的站式版本之一,其动作顺序与口诀(如 “两手托天理三焦”)与现代国家体育总局推广的版本基本一致。相较于宋代以来的坐式八段锦,该书将动作简化为八式,更注重肢体舒展与气血循环,成为后世八段锦传承的重要源头。
四、历史影响与现代价值
(一)武术与养生的双重遗产
该书将易筋经从传统武术秘籍转化为大众养生功法,其 “十二大劲” 被后世武术家视为增强功力的基础训练。同时,八段锦的系统化整理推动了这一功法的普及,至今仍是中医康复与全民健身的重要内容。
(二)筋膜理论的古代实践
现代研究发现,易筋经外经的静力性训练可有效激活筋膜网络,改善筋膜弹性与血液循环。例如,“五劳七伤往后瞧” 通过旋腰转颈,可使腰背筋膜产生 12-15% 的弹性形变,促进胶原代谢与筋膜修复。这与书中 “易筋脉”“健食延年” 的描述形成科学呼应。
(三)文化交融的典型样本
该书融合了道家导引(如六字诀)、佛家禅修(如凝神调息)与儒家 “修身” 思想,体现了清代三教合流的文化背景。其动作设计既保留了武术攻防的痕迹(如 “左右开弓似射雕” 的拉弓式),又融入了养生保健的智慧,成为传统体育文化的活态载体。
五、版本流传与研究现状
现存《易筋经外经图说》主要有上海同文书局石印本(清末)、国家图书馆藏抄本等版本。书中 “十二大劲” 与 “八段锦” 在民间广为流传,部分动作被收录于《增演易筋洗髓内功图说》等后世著作。尽管学术界对其作者与版本源流仍有争议(如是否完全源自《调气炼外丹图式》),但其功法的科学性与实用性已得到现代医学验证。近年来,相关研究多聚焦于其筋膜激活机制、运动康复应用及文化传承价值,为传统养生功法的现代化推广提供了理论支持。
结语
《易筋经外经图说・附八段锦图》以简明的动作设计与实效的养生理念,成为清代民间养生文化的经典代表。梁世昌通过自身实践验证了传统功法的康复价值,并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将其传播于世,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在当代,其 “外壮内修” 的理念与现代运动科学相结合,为慢性病防治与健康促进提供了新的思路,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持久生命力。
易筋经外经图说.附八段锦图 (清梁世昌撰) (中华典藏).pdf:
https://url19.ctfile.com/f/44710119-8451453910-7a5e4a?p=2000
(访问密码: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