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该书对颜回、子路、子夏、曾子、冉求等二十九位孔门重要弟子和公孔龙、任不齐、左丘明等六十八个其它孔门弟子进行了研究。
在研究中,作者主要是依据《史记·弟子传》的顺序,对每个孔门弟子进行逐个逐项的探求:第一,生卒年代。如颜回的生卒年代问题,作者考证他当生于公元前521年,死于公元前481年,享年四十一岁,这与《淮南子·精神训》所注颜回“十八而卒”有很大差异。第二,国别问题。根据现有材料,作者判定出孔子弟子分别来自齐、鲁、卫、陈、晋、宋、吴、蔡、秦、楚、燕等十一个国家,以此为根据,作者对孔子学生来源的广泛性和不同国别学生的思想差异性进行了说明。第三,家世、履历。孔门弟子中有贵族、商人、平民、野人、贱人、鄙家、大盗、大驵等,作者对此进行了考察。如作者对高柴的履历进行考查后,对孔子在《论语·先进》中所说的“柴也愚”提出予新的看法。第四,性格脾气。例如对冉求,作者研究了大量资料后,发现冉求是个性格活泼、爽朗勇敢、直来直去的人。由此作者指出,《论语·先进》篇中孔子所说的。求也退”并非指冉求总的性格特征是优柔寡断、畏首畏尾,而仅仅是指他在赈济贫民时的表现。第五,思想特点。孔门弟子各有爱好和特长,作者通过逐个了解他们各自的思想特点,试图对孔子思想的全貌以及后来儒家分派的因素等问题作出说明。第六,对后世的影响。这个问题不仅牵扯到每个弟子的研究,也关系到整个儒家学说对后世的影响和儒学发展史的探求问题。这之中包括的内容也是多方面的。如,在思想方面,作者阐述了颜回的仁德、曾子的孝行对封建中国的影响;在儒家经书的传授方面,作者对子夏的功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此外,作者对历代官府对孔门弟子的态度、给予他们的待遇等问题也进行了探讨。
最后,作者还依次列出了孔门弟子国别表、年龄比较表、仕宫表、家庭情况表以及孔子及其弟子历代受封和配享从祀表。
本书对孔门弟子作了全方位考察,是孔学研究的一本极好参考书
孔门弟子研究资料 (曲阜师范学院孔子研究所,李启谦,杨佐仁编) (pdf.diancang.xyz).pdf:
https://url19.ctfile.com/f/44710119-8463446400-27aef1?p=2000
(访问密码: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