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经发挥

论述针灸经络的医书。滑寿撰于元至正元年 (1341)。明代薛铠曾校刊本书,并将之收入 《薛氏医案二十四种》 中。国内现存最早刊本即明嘉清七年 (1528年)的 《薛氏医案二十四种》本。另有复刻本、石印本及抄本多种。1955年,承淡安氏从日本觅得 《十四经发挥》古本,归国后详加校注,1956年上海卫生出版社出版。此外尚有日本宽永2年 (1625)、安庆2年 (1649)等8种日刻本及日人八田泰兴氏译本。滑寿,字伯仁,晚号撄宁生。生卒年不详。世为许州襄城 (今属河南)人。公元13世纪初,其祖父官江南,遂迁仪征(今属江苏),寿乃生。寿幼年笃实详敏,习儒,博通经史诸家言,尤工诗文。京口名医王居中客仪征,寿从之学,识 《内经》、《难经》之奥;后又随东平高洞阳学针术,得其开阖流注、方圆补泻之道,行医于鄞县,治愈沉疴痼疾者甚众,江南诸医未能或之先也。但据戴良 《九灵山房集》载其诗曰:“海日苍凉两鬓丝,异乡飘泊已多时,欲为散木官道,故托长桑说上池。”则滑寿亦为抱节遗老而隐于医者。滑氏甚推崇灸刺治病,故本 《灵枢·本输》、《素问 ·骨空论》和《金兰循经》(元代忽公泰撰于1303年,已佚) 书中十四经内容,详予训释,撰成 《十四经发挥》,以便初学。主要著作有《读素问钞》、《难经本义》、《诊家枢要》 等。

本书共3卷,约7万字。上卷 《手足阴阳流注篇》,总论经脉循行规律;中卷《十四经脉气所发篇》,论十二经脉和任、督脉之功能,经脉循行径路,所属穴位及经脉主病等;下卷为《奇经八脉篇》,对奇经八脉之循行、主病及所属经穴予以系统记述。书中还附有仰、伏人尺寸图及十四经穴分图。《十四经发挥》,诚如四明吕复所言:“专疏手足三阴三阳及任督也,观其图章训释,纲举目张,足以为学者出入响方,实医门之司南也。”它对十四经之阐释,对657个腧穴之考证,初学者习之,易于探经络学说之门,故至今为习针灸经脉学说之重要参考资料; 其提出任、督脉在人体一前一后,包括腹背皆有专穴,应与十二经相提并论,及对冲脉、带脉、阴蹻、阳蹻、阴维、阳维之阐述,为后来奇经八脉理论形成奠定了基础。针灸得盛行于元代,此书之功不可抹,而日本多次刻印及有八田泰兴氏之译本,对针灸学在日本的传播亦起了促进作用。20世纪30年代,日本文部省曾设孔穴调查会,聘诸多学者进行调查研究,其经穴多以该书为依据,可见本书对针灸学之影响。

十四经发挥_滑寿_在线阅读_中华典藏

十四经发挥+滑寿+著+薛铠+校 (pdf.diancang.xyz).pdf:

https://url19.ctfile.com/f/44710119-8504879446-d5a536?p=2000

(访问密码: 200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