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克思为批判拉萨尔机会主义而写的一部重要著作,是科学共产主义的纲领性文献。写于1875年4—5月初。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德国,工人运动已经有了相当的发展,1863年成立了全德工人联合会。但由于资产阶级在工人运动中散布改良主义幻想,腐蚀工人意识,因此,形成了两个对立的派别,即爱森纳赫派和拉萨尔派。两派在许多重大问题上存在根本分歧。1875年两派酿酝合并,马克思、恩格斯事先曾告诫爱森纳赫派的领导人,必须坚持在科学共产主义原则基础上进行合并,决不能作无原则的妥协和退让,决不能“拿原则作交易”。但威廉·李卜克内西等人不听马克思、恩格斯的告诫,仍做了无原则的和解,同拉萨尔派头目哈赛尔曼等一起起草了一个浸透拉萨尔主义观点的纲领草案,准备提交哥达代表大会讨论通过。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这是一个“极其糟糕的、会使党堕落的纲领。”(《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3页)马克思出于高度的无产阶级革命原则性和对德国党的特殊责任感,为了彻底清算拉萨尔主义,抱病写了《对德国工人党纲领的几点意见》(即《哥达纲领批判》),于同年5月5日寄给了爱森纳赫派领导人白拉克。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逐条剖析和批判了纲领草案的错误。全书共四章。第一章,马克思着重批判了纲领草案的种种“资产阶级的说法”,首先批判纲领草案避开创造财富的物质条件和生产资料所有制,空谈“劳动”和“社会”的错误,指出这实际上掩盖了资本家靠占有生产资料剥削工人的事实。接着,马克思批判了纲领草案中的拉萨尔的小资产阶级的分配观点,指出:“消费资料的任何一种分配,都不过是生产条件本身分配的结果”。(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13页)把所谓分配看作事物的本质并把重点放在它上面,那是根本错误的。马克思在批判分配决定论时,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原则,并且第一次提出了共产主义社会发展的两个阶段的理论,叙述了它们各自的特征。第一阶段是“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出来的,因此它在各方面,在经济、道德和精神方面还带着它脱胎出来的那个旧社会的痕迹。所以,每一个生产者,在作了各项扣除之后,从社会方而正好领回他所给予社会的一切”。后边这句话就是按劳分配的原则,马克思认为这种分配原则“仍然是资产阶级的法权”。高级阶段是从第一阶段发展而来的,“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上,在迫使人们奴隶般地服从分工的情形已经消失,从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也随之消失之后;在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之后;在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生产力也增长起来,而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完全超出资产阶级法权的狭隘眼界,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12页)
第二章,马克思着重批判了纲领草案中所谓“铁的工资规律”的谬论,指出它的论据就是英国反动经济学家马尔萨斯的人口论。“铁的工资规律”把工资说成是劳动的价值和价格,从而掩盖了工资的实质和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指出工人阶级为了求得彻底解放,必须消灭雇佣劳动制度。
第三章,马克思批判了纲领草案中鼓吹拉萨尔的依靠“国家帮助,”建立生产合作社来实现社会主义的机会主义路线,指出这实质是取消阶级斗争和暴力革命,是对科学共产主义理论的背叛,阐明了无产阶级只有通过社会革命才能建立社会主义的原理。
第四章,马克思批判了纲领草案中拉萨尔的“自由国家”的机会主义谬论,剖析了纲领的政治要求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性质,提出了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的伟大理论。
《哥达纲领批判》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著作,它是在和机会主义作斗争中产生的。当时,马克思、恩格斯考虑到广大工人群众维护工人运动联合和统一的愿望以及社会各阶级不仅未能领悟纲领草案的实质,反而“做出了共产主义的解释”,因此他们决定暂不发表《哥达纲领批判》。到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德国党内以及国际工人运动中右倾机会主义泛滥,为了痛击右倾机会主义思潮,恩格斯不顾考茨基等人的阻挠,于1891年在《新时代》上公开发表了《哥达纲领批判》。
哥达纲领批判 (马克思) (pdf.diancang.xyz).pdf:
https://url19.ctfile.com/f/44710119-8466612355-ee6ba0?p=2000
(访问密码: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