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版本源流与作者
- 名称与版本该书全称《全像唐僧出身西游记传》,又被称为《唐三藏出身全传》或《西游记传》,是明代两种主要简本之一(另一为朱鼎臣《唐三藏西游释厄传》)。其作者一般认为是杨致和(又称阳至和),生平不详,约活动于嘉靖至万历年间。现存最早版本为明万历年间建阳书林朱苍岭刊本,藏于英国牛津大学博德利图书馆,卷首题 “新镌三藏出身全传”,正文分四卷四十一回,每卷前有插图。清代嘉庆十六年(1811)近文堂刊本亦存世,内封题 “唐三藏出身传”。
- 与百回本的关系关于简本与百回本的先后顺序,学界存在争议。鲁迅早年认为杨本是百回本的祖本,但后来郑振铎、孙楷第等学者通过文本比对(如简本中部分诗篇直接袭用百回本,且存在情节删节导致的逻辑漏洞),主张杨本是百回本的删节改写本。例如,杨本将百回本 “三调芭蕉扇” 的复杂情节压缩为百余字,且未提及牛魔王与红孩儿的父子关系,显示出对繁本的简化。
二、内容特点与核心情节
- 叙事结构全书以唐僧出身为核心线索,融合取经故事,共四十一回。前两卷讲述孙悟空出世、大闹天宫及被压五行山;后两卷聚焦唐僧身世(陈光蕊赴任遇害、殷温娇抛子江流、玄奘复仇报本)、观音点化取经、收徒历程及八十一难。与百回本相比,杨本更突出唐僧的苦难经历,将其身世从附录提升为独立叙事,强化了因果轮回与佛教救赎的主题。
- 唐僧出身故事杨本完整保留了 “江流儿” 传奇:陈光蕊状元及第后娶殷温娇,赴任途中被水贼刘洪杀害,殷氏忍辱产子,将婴儿(玄奘)置于木板顺江漂流。金山寺法明和尚救起玄奘,抚养至十八岁,助其寻母复仇。最终陈光蕊借龙王之力还阳,刘洪伏法,殷温娇自尽以全名节。这一情节与清代《西游证道书》中新增的第九回内容高度相似,但杨本的成书时间更早,可能为后者提供了素材。
- 语言与风格杨本语言简洁直白,适合民间传播,文中多保留说唱文学痕迹(如韵文、诗赞),但部分诗篇因删改导致平仄不调、文理不通,反映出书商刊刻的随意性。例如,“猴王勒宝勾簿” 收场诗前三句 “修仙得道孙悟空,勒取宝贝闹龙宫,手持铁棒打幽府” 鄙俚不通,仅末句 “名列仙班宝箓中” 袭自百回本。
全像唐僧出身西游记传.残一卷.清末老会贤堂.聚古斋刊本(中华典藏).pdf:
https://url19.ctfile.com/f/44710119-8452512696-0917eb?p=2000
(访问密码: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