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易校释》现存三种稿本,为镜池先生不同时期所撰,研究角度和论述各有特点。本次整理均予以录入,并标明发表或编写的年份,以示区别。
《周易校释(1949)》原载《岭南学报》九卷二期(1949年6月)。1962年原辑入《周易探源》,后觉与“探源”主题无关,且篇幅较长,抽出。此次整理根据《岭南学报》抽印本整理录入。
1963年7月撰成初稿,为《周易通义》附录。镜池先生称:1949年旧作《校释》“只校异文,罗列各本和说法,不加按语,极少说明其所以然,也不评其是非。在作注解时,又多只说自己的主张。现在作《校释》,全加按语,说明其异文之所以然,定其谁是谁非。或都不对,提出我的看法”(1963年7月10日日记)。
今存稿为1965年下半年修改稿。由新会杨青菊女士誊抄(见1965年12月31日日记)(本次所整理的李镜池易学研究诸手稿本,除此篇外,均为作者亲手誊抄)。
此稿具体完成时间未见记载。以字体和稿纸样式,应为1970年前后的修改稿,与现存《周易通义》稿同期。
周易校释 (李镜池) (pdf.diancang.xyz).pdf:
https://url19.ctfile.com/f/44710119-8491584617-e6edf2?p=2000
(访问密码: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