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画技法图谱,木版画集。“芥子园”是清代戏曲作家李渔 (字笠翁) 晚年定居南京所筑别墅,在他指导下编印的画谱故题名《芥子园画传》。共三集。清康熙四十年 (1701年) 出版。初集为山水谱,五卷。第一卷是画学浅说; 第二卷是树法; 第三卷是石法; 第四卷是点景人物; 第五卷是仿各家横长各式。由李渔的女婿沈因伯请画家王概(字安节) 依据明李流芳的原稿本四十三页增辑至一百三十三页画稿,于康熙十八年 (1679年) 印成,附有若干幅图用开化纸五色套印。二集八卷,为兰、竹、梅、菊四谱。初由褚曦庵编画竹、兰,王蕴庵编画梅菊,后由王概、王蓍、王臬兄弟三人增删论定,出版于康熙四十年 (1701年)。二集的彩色木版画,使用着各种不同的方法: 梅谱、菊谱先印出黑线条,再套印颜色,套印有深浅浓淡之别,且有两色紧接地印在一块,效果甚佳; 兰谱多半用深浅的墨色渲染烘托,虽是一色,却具有多种颜色之感; 竹谱里有朱竹、绿竹,均有浅深。三集为花卉、草虫及花木、禽鸟两谱四卷,为王氏兄弟编绘,出版于二集同年 (1701年) 。也用木版彩色套印,盖使用了各式各样的技法,而均能得心应手地指挥如意。每集首列画法浅说,亦有画法歌诀。《芥子园画传》 是继明末胡正言 《十竹斋画谱》之后,运用饾版彩色套印的一种最为广大群众喜爱的画谱,在绘画、雕版、印刷上均达到高度水平。沈因伯在画传合集“例言” 中谓: “必须镌者能以刀代笔,得其飞扬笔法,印者能以帚作染,得其轻清染法,则笔墨之妙传矣。遂博访善手,十有八年,始得其人。加意镌镂,覃心渲染,问有握管所未及者,捉刀者及之。捉刀所及者,操帚者及之。以致一幅之色,分别后先,凡数十板,有积至踰尺者。一板之上,分别轻重,凡数十次,有印至移时者。每一图出,不但嗜好者见之击节称赏,即善画者见之,莫不渍渍许可。”原拟编四集《写真秘传》,未成书。嘉庆二十三年 (1818年) ,苏州书坊增补第四集人物画谱,分仙佛图、贤俊图、美人图,并附图章会纂。光绪间又有巢勋重摹四集,并增编当代画家山水,花鸟等六卷,附于画传内在上海石版印行,广为流传。
芥子园画传.王概等编.清康熙年间彩色套印本(pdf.diancang.xyz).pdf:
https://url19.ctfile.com/f/44710119-8488099448-3d1b57?p=2000
(访问密码: 2000)